清朝大臣与后宫嫔妃夏天时,都会在身上携带类似「石头」的挂饰,不仅如此,皇帝甚至还会将其当成奖赏,实际上它是用于治病的「锭子药」,有解毒、避暑、除潮的作用,不仅能内服也可外敷,效果非常好。

据大陆节目《经典传奇》报导,中药材按比例调配,磨成粉再添加适量黏着剂,制成锭子形状的药物,被统称为「锭子药」,像现在所说的胶囊或药片,外观朴素简单,乍看之下像石头,可在上面打孔并穿绳子,便于使用者携带。

而锭子药的种类多样,大多是解毒、避暑、除潮等功能,主要用于急救,例如一种名为「紫金锭」的药,能够治毒虫咬伤、中风中毒及瘴气等,光绪皇帝有一次因天气酷热,胸前出现红肿状况,他便使用紫金锭再加点醋,涂抹于身上后就痊癒。

嫔妃及大臣大多都会随身携带锭子药,防止蚊虫叮咬,因此清朝皇宫对锭子药的需求量大,皇帝严格控管每年赏赐的量,若出现锭子药不够的状况,皇帝还会下旨说明,此外,清宫造办处还曾设置锭子药作坊,常备用锭子药的制作简单,但皇帝用于赏赐的就较复杂,会规定药物的形状、重量和上面应印什么图案等。

#清朝 #后宫 #锭子药 #嫔妃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