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的白鹿原地区发现两座汉墓,虽然规模很小,但出土鼻塞、玉琀等物引关注,其用于塞住墓主人的九窍,专家解释,汉朝人认为灵魂能附在他人身上,使用玉石等堵身上的孔洞,能防止灵魂出窍,达到羽化升仙的作用。

根据《探索.发现》报导,陕西西安白鹿原地区出土编号3、4的汉墓,墓葬规模不大,但找到两个鼻塞,还有放在嘴中的玉琀,先前还曾在江西省南昌市的海昏侯墓发现「肛塞」,是一块精美打磨纹饰的玉石,塞在海昏侯刘贺的排泄口内。

大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朱连华提到,玉质窍塞在汉墓很常见,一般只有皇室成员、王侯将相才会用,汉朝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会附在他人身上,为了防止灵魂出窍,所以才要堵住,人才可以死后復生,也就是「羽化升仙」。

北京故宫博物院介绍,玉塞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东周墓中出土圆柱形塞,用于填塞死者的孔窍,大多是耳朵和鼻子,直到西汉才出现成套的玉塞,部位是眼、耳、鼻、口、肛、生殖器,称为九窍塞,但一般只用鼻塞、耳塞、口唅和肛塞,女性墓则会多塞生殖器。

有些王侯墓主人已使用玉覆面,眼部已有遮盖物,所以就不再用掩盖,而目前发现完整的九窍塞较少。窍塞主要防止人的精气外泄,有些口琀的造型是「蝉」,意味希望能和蝉一样脱殻重生,达到生命的延续,同样也是有羽化成仙的意思。

#汉朝 #古墓 #海昏侯 #刘贺 #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