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没有地图与导航系统,古人出远门怎知走多少路?大陆考古学家在湖南西部里耶镇一处古井出土3.6万枚「里耶秦简」,其中除了有秦朝官吏的考绩表,还有用于记录道路里程数的简牍,反映出当时完善的交通建设与管理制度。
根据大陆节目《简牍探中华》介绍,里耶秦简其中一片残断里程简牍记载「鄢到销百八十四里,销到江陵二百四十六里,江陵到孱陵百一十里,孱陵到索二百九十五里,索到临沅六十里,临沅到迁陵九百一十里」,清楚记述从鄢县到迁陵各县邑间的里程数。
秦朝里程简牍採分段计程方式,为古代各地路程距离提供依据,也反映出秦代完善交通建设与管理状况。据大陆《中国歷史地理研究》指出,秦朝文书传递常被称「以道次传」或「以次传」,是一种由县道接力传递的方式,显示里程简牍应该是搭配文书传送简册一起使用。
此外,古人测量土地会运用工具,例如山东武梁祠画像石中,发现伏羲和女娲手中握有「规」与「矩」,汉代还出现丈量工具「记里鼓车」,用来记录车辆行经距离,马车被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木制机械人,车每行一里路,下层木人就会击一次鼓,若车行10里,上层木人就会敲铃1下,驾车人只要记录鼓与铃响的次数就能计算出距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