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奴才」都被视为贬抑词,然而清代却有不少大臣喜欢自称「奴才」,大陆歷史教授指出,其实「奴才」是满族旗人才有资格叫的称呼,而且「奴才」的地位往往比汉族「大臣」还高,如果有汉人自称「奴才」,还会被皇帝斥责和制止。

大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毛立平指出,满人在入关前,还保有部分奴隶社会型态,贵族们大量购买和畜养奴仆,彼此之间形成主奴关系。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后,将手下所有人都编入旗内,旗人将旗主称为「主子」,努尔哈赤是八旗的总旗主,也是所有旗人的主子,反之旗人则为他的「奴才」。

虽然从清太宗皇太极开始已经称帝,顺治时入主中原、建都北京,但旗人始终称皇帝为「主子」、自称「奴才」;汉族大臣则延续了中原王朝的传统方式,称君主为「皇上」、自称为「臣」。

毛立平表示,在八旗建立和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主子依靠奴才四处征战、扩大地盘,最终赢得天下,因此主子给予奴才极高的信任和经济上的优待,奴才也对主子绝对忠诚,因此在满族的眼里看来,主奴关系远远高于君臣关系,自称「奴才」也成为旗人才有的特权,而满族「奴才」也通常都比汉族「大臣」更有地位。

清代曾有部分汉族大臣想拉近和皇帝的关系,而在奏折中自称「奴才」,不过都受到皇帝的斥责与禁止,说明满汉之间的界线,并不能轻易逾越。

#奴才 #清代 #官员 #大臣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