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于老百姓来说,就像天一样重要,对于皇帝也不例外,清代皇室还特地设立了「御膳房」,专门处理皇宫内的日常饮食,不过皇帝用膳的规矩繁多,坊间流传,为了防止暴露喜好、被人下毒,皇帝必须「菜不过三口」,再喜欢吃的食物也不能多吃,然而事实却与传闻相反。

根据《央视频》报导,御膳房从清代才出现,属于内务府御茶膳房,分管宫廷日常饮食,管辖膳房、茶房和檔案房,其中膳房又分为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和饭局,然而配置豪华的御膳房,做出来的正餐皇帝却不怎么爱吃,为了能在一声「传膳」后迅速把菜上齐,很多菜都会提前一天准备好、保温待命,不新鲜也不可口,康熙帝甚至有专属的小厨房,用以「犒劳五臟庙」,因此「传膳」比起实际作用,更多是一种礼仪作用。

除此之外,坊间流传皇帝用膳必须遵守「菜不过三口」的规矩,指的是每道菜最多不能吃超过三口,之后侍食太监会撤下菜肴,避免暴露皇帝饮食喜好,以防有心人下毒。不过真正的侍食太监并不负责撤菜,而是为了记录皇帝的口味、研究皇帝的饮食喜好,以方便改善进食,因此「菜不过三口」的谣言不攻自破。

不过皇帝用膳确实有防止被下毒的措施,但用的不是谣传中的银针,末代皇帝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后半生》曾提到,每个菜碟或菜碗都会放置一个「银牌」,用以检测菜肴是否被人下毒,另外在皇帝正式开动以前,还会有一名太监先帮忙「嚐膳」,确认没问题后才能让皇帝享用。

#皇帝 #菜不过三口 #用膳 #御膳房 #下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