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是一种涂有生漆作为保护膜的器物,生漆则是从漆树皮层採集的汁液,在古代已有8千年歷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有趣的是,漆器顏色以红、黑居多,也引发后世好奇,毕业于大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博主杨学涛提到,主要受自然因素与顏色崇拜影响。
杨学涛指出,新石器时代的井头山文化就已发现漆,在河姆渡遗址出土朱漆木碗,当时以实用性工具为主,直到商周时期,漆器成为王权象徵,还出现黑红两色并存的修饰方式,显示漆器已有装饰功能,战国时期,漆器更轻薄且使用便捷,还有保温与耐腐的效果,再者劳动力增加,使手工艺业得以发展,漆器渐渐取代青铜器的地位。
有趣的是,各朝代的漆器以红黑两色居多,特别是战国与汉朝,第一是受自然因素影响,漆採割时呈现乳白色,与空气接触后变黑褐色,早期人类使用漆,就是採用自然氧化的黑色,之后才在生漆里加入其他顏料,而且古时候顏料来自两种矿物,分别是朱砂及赤铁矿,都呈现红色,分布广泛,使用率自然高。
第二原因是「顏色崇拜」,早期人类沉迷于祭祀,杀掉动物或奴隶后,将血液涂抹于器物上,给人精神上的敬畏,黑色漆器盛满血液,呈现外黑内赤的效果,看起来有神奇力量,进入封建社会后,人类延续对黑与红的崇尚,例如儒、法两家都认为红、黑是正统色,刘邦还曾规定唯有刘姓诸王宅邸才可使用朱红漆门,以此彰显姓氏的尊贵,而道家则是崇尚黑白,此思想影响艺术发展,使红与黑成为审美重要表现。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