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发现汉唐水利工程「昆明池」遗址,进行逾10年的探勘,得知汉武帝建昆明池是为了训练水军,也成为汉长安城的重要水源,到了隋唐继续被使用,扩建达15.4平方公里,见证汉唐时期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此外池底还发现一条开凿于西周时期的沟渠。

根据《西部网》报导,汉武帝为了训练水军,公元前120年在长安城西南开凿运河「昆明池」,成为汉长安城的重要水源,也是皇家园林「上林苑」的景观,与用于解决长安粮食问题的「漕渠」相连,形成庞大水网,隋唐时期继续被维护和使用。

考古学家从2012年开始勘探昆明池遗址,得知漕渠、昆明池内的水均来自南侧石匣口村一带,确定开凿于汉朝,一直沿用到唐代,直至宋朝才废弃淤塞,昆明池面积早期约14.2平方公里,唐代中后期扩建,达到约15.4平方公里,池水深度不超过3.3公尺。

此外,考古学家勘探昆明池时,还在池底发现一条开凿于西周时期的沟渠,长约4200公尺,位于西周政治中心镐京遗址的东南侧,因汉武帝开凿昆明池后而淹没于池底,根据文献记载,沟渠开凿时间应是营建镐京后,是周朝人「南水北调」解决镐京用水的重要工程。

#昆明池 #汉朝 #唐代 #汉武帝 #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