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航海业发达,宦官郑和曾7次下西洋,歷时长达28年之久,是歷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长征,主要为了宣扬国威、扩展朝贡贸易。不过外界不解,为何郑和下西洋不带年轻女子,清一色全是老妇和产婆?其实背后暗藏大智慧。
根据《搜狐网》报导,郑和原名马三保,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登基之后,封他为内官监太监,还赐姓「郑」,马三保便改名为郑和。后来朱棣为了宣扬国威,于是派郑和下西洋,率领舰队7次远航,访问了30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共歷时28年,总航程达7万多海里,相当于绕行地球3圈多。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是哥伦布的10倍,他率领2万多人、200多艘船只、巨量的武器粮食和金银珠宝,浩浩荡荡出海,不过相较于船员大多是青壮年,郑和却带了一群老妇和产婆出海,让不少人相当困惑。
事实上,当时人们认为「女人属阴,男人属阳」,加上生理期的特殊性,「见红」容易冲犯煞气,因此认为女人上船对航行十分不利。而郑和之所以带上一群老妇和产婆登船,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是这群老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擅长女红,她们的工作就是为船上士兵缝补衣服,减少物资的负担,这样一来就不用携带大量衣服,占用船上空间,同时又能照顾眾人的饮食起居。再者,老妇已经停经,所以不会有冲煞的问题,船员也不会因为男女关系而影响公事。
另外,郑和下西洋是为了传达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有鑑于当时很多国家的医疗技术落后,许多妇女在生产时面临了极高的死亡率,于是郑和就会派出接生婆帮助当地产妇分娩,顺势推广明代的医疗,有利于建立威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