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印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小心弄丢了或遭人偷盗、偽造,都会造成严重后果,除了偷盗或偽造者以外,负责管理的官员也会受到连带影响。然而唐朝有一名遇事不慌的名臣,弄丢了官印却面色不改地喝酒,过了一段时间,官印竟又奇蹟出现。

根据《国家人文歷史》报导,在古代偷盗和偽造官印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像汉朝会根据偽印的级别或盗用后产生的危害加以量刑,比如偽造皇帝的玉玺会处以腰斩;偽造西汉二十级爵位中最高一级的彻侯印,则会被拉到市集斩杀,即为弃市;就算偽造小官印,也会被处以「城旦舂」的惩罚,起初指的是无期徒刑,后被汉文帝改为最高6年有期徒刑。

而且不只偷盗或偽造的人,官员也逃不过惩罚,1975年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提到,「盗封啬夫可论?廷行事以偽写印。」「亡久书、符券、公玺、衡羸,已坐以论,后自得所亡,论当除不当?不当。」意指官员弄丢官印也要受罚,就算之后找回来了,也无法免罪。

不过在唐朝有一个遇事不慌的官员,中唐名臣裴度从地方调回中央,担任中书省长官,某天裴度办公时,下属突然报告找不到官印了,因为丢失官印是大罪,身边的人听到后都乱成一团,唯独他面不改色继续喝酒,大家看了十分傻眼,以为他喝醉了。

未料不久后,又有人来报告,称官印回到原本放置的箱子里了,裴度才终于开口解释,表示肯定是有小吏将官印拿去盖他急于生效的书券,如果大张旗鼓地喊抓贼,对方一着急就可能把官印烧毁或丢进水里,让大家再也找不到,但如果以平常心面对,小吏办完事自然就会物归原位。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饮酒过量,有碍健康。酒后不开车,安全有保障!

#官印 #唐朝 #古代 #官员 #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