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学家在湖南发现「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约3.6万片战国至秦朝的竹简,记载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还发现最早的「户口名簿」,秦献公颁布户籍制度,以五户人家作为基本单位进行编制,户口名簿清楚记录户主姓名、爵位及家庭状况。

大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在节目《开讲啦》提到,战国时期秦国进行改革,铁器及牛耕逐渐普及,带动生产力发展,每户人家拥有独立生产的能力,使以血缘为主的大家族制度解体,国家开始收税、徵发徭役,就必须掌握户籍。

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献公颁布户籍制度,建立用于管理人口的「什伍制度」,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并设立伍长和什长,负责监督与管理底下的居民,在《商君书》写道「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着,死者削。」指无论男女都要名册,出生后要做户口登记,死后必须进行注销,用刀削去竹简上的个人资料。

考古人员在「里耶古城遗址」发现秦代户口名簿,上面分为五栏,清楚记载户主出生地、爵位、姓名,还有妻子的名字,家里总共有7、8个人,他之后还当上伍长,负责帮乡里居民跑腿、处理杂事,平时要监管邻居的行为举止,因为秦朝实行连坐制度,邻居若犯法,与其有什伍关系的住户也会受到牵连。

#秦朝 #秦始皇 #里耶古城遗址 #户口名簿 #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