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进言、报告事务的文书,皇帝几乎每天都有批阅不完的奏折,大陆歷史学者指出,奏折的文字必须简短精炼,以最少的字数表达最重要的内容,如果有「悄悄话」想告诉皇帝,还可以在奏折中附上「片」,无论讲其他官员坏话,或想举荐某个人,都不会有第三人知道。

大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表示,奏折是大臣写给皇帝的「工作报告」,无论是请示或建议,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必须匯报给皇帝,待皇帝批阅过后再做出决定,然而皇帝日理万机,每天都有成堆的奏折要批阅,如果每个人上奏的内容都写得很长,皇帝就难以将所有奏折看完,因此奏折有一个特徵,就是必须简短精炼,以最少的字来反映、表达想要上奏的内容。

雷颐指出,奏折通常会公开下发,传达给其他官员看,但如果大臣有更私密,不想让除了皇帝以外的人知道的事,则可以在奏折里面附上称作「片」的文书,皇帝看完后便会收起来,不再传递给其他人看,而「片」往往被用作说其他官员的坏话,或是特别想要举荐某位官员,认为他适合胜任某个职位等。

雷颐提到,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曾在1862年2月上旬上书《参翁同书片》,翁同书是当时的安徽巡抚,因为对江北绿林苗沛霖处理不当,导致苗沛霖发展为割据势力,按照清朝的规定,翁同书应该受到严厉惩罚,却因为家中势力,始终被朝廷保护,于是曾国藩召集幕僚撰写奏折,其中选中了李鸿章的文章,只以短短不到600字就将这件事完美解决,迫使朝廷处罚翁同书。

#奏折 #皇帝 #大臣 #上书 #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