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虽然没有科学技术,不过经常观测天文,甚至发明出相关仪器。大陆考古学发现写有天文学文献的战国楚帛,内容包含创世神话、占卜及古代历法,不仅如此,还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最早「彗星图」,古人对特殊天文现象也有详细记录。
大陆节目《科普中国》介绍,文字出现前古人就已在研究天文,1988年河南濮阳发现北斗墓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距今约6500年,墓穴内呈现东青龙、西白虎布局,每座单一墓葬按照子午线呈线性分布,显示当时的人对天文的理解。
2005年考古人员在位于山西的陶寺遗址内,发现大型半圆体夯土建筑,年代约公元前2100年,原始建筑应由13根夯土柱组成,柱子间形成12条缝,圆形建筑中间有一个圆形土台,一些学者认为,古人透过缝隙观测日出,从而确定节气与时间变化,此外,战国楚帛还记载迄今最早的天文学文献,包含创世神话、占卜及古代历法。
古人对特殊天文现象也有详细记录,例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最早「彗星图」,据大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普博览》介绍,马王堆出土的彗星图共29幅,彗星的尾部有宽有窄,有长有短,有直有弯,条数也不一样,彗星头部有的是圆圈或圆点,有些则是中心含小圆点或圆圈,显示当时的人已注意到彗星的不同形态。
除了观测与记录,古人还发明不少天文仪器,例如秦汉出现的日晷,透过日影长短获知时间,以及汉代着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铜浑天仪。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