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施政治改革,还发明了「照身帖」,一系列变法让秦国得以富国强兵,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不过商鞅却也因此遭来祸害,最终被五马分尸,还诞生「作法自毙」这句成语。
根据《网易》报导,秦孝公任用商鞅治理国政,并接受变法主张,实施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发明秦国的身分证「照身帖」,这是一块打磨得十分光滑的竹板,上面有持有者的头像和籍贯等个人讯息,是出入秦国的凭证。
不过商鞅变法触动了许多王公贵族的利益,加上执法手段严苛、不近人情,让他树敌太多。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商鞅最强而有力的后盾没了,秦惠文王的老师公子虔联合世族,以商鞅变法近20年,人人响应商鞅号召,却不知道商鞅上面还有秦君为由,状告商鞅谋反。
商鞅知道有口难辩,只好赶快逃亡,不料却因为入住旅店时,拿不出照身帖,旅店主人担心遭到牵连,拒绝让他留宿。面对这一插曲,商鞅也不禁感嘆「唉!自己订立的法规,竟然把自己害到这种地步,还真是作法自毙啊!」这就是「作法自毙」的典故由来,用来比喻自作自受。
商鞅最终因为遭到旧贵族势力的报復,兵败战死,尸首还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示眾,也就是五马分尸;秦惠文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族。不过商鞅死后,他所推行的新法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一直影响着秦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