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礼仪式中,新人各剪下一撮头髮并绑在一起,作为永结同心的信物,称为「结髮」,因而引申为结婚。大陆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雨提到,古人认为「身体髮肤,受之父母」,所以头髮不可以随便乱剪,新人将头髮繫在一起就代表连成一体。

古人认为「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指身体、毛髮都是父母给予的,应该好好爱护,不要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才是实行孝道的基础,因此古代无论男女,只要成年就不会剪髮。

周朝时若是王族犯宫刑者,会将其长髮剪短,用以代替宫刑,直到秦朝出现「髡(音同昆)」刑」,成为古时候五刑之一,就是将犯人的头髮部分或全剃掉,属于一种耻辱刑,在《晋书.陈寿传》记载「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指《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受马谡牵连而被髡刑。

大陆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雨在节目《2024中国诗词大会》提到,古代所有婚礼仪式中,她认为「结髮」最特别,现代人剪头髮稀松平常,不过古代认为「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可以随便剪,新人各剪下一缕头髮绑在一起,就说明两人从此身体髮肤连为一体,更是婚礼中最亲密的环节,也能体会到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含意。

#结婚 #结髮 #婚礼 #酷刑 #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