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及探花,合称「三鼎甲」,而状元就是最高荣誉,让天下读书人望眼欲穿。不过清末一位名叫「刘春霖」的读书人,却在考上状元后,迎来清朝覆灭的惨况,一下子从受人景仰的状元郎,沦为「前清遗老」,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根据《网易》报导,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代读书人渴望透过科举翻身,自幼家境贫寒的刘春霖,母亲是知府女仆,父亲是衙役官差,光绪13年(西元1887年)刘春霖考中秀才,之后进莲池书院读书,成绩非常优异,一路参加乡试、会试,最终在科举制度废除前1年(1904年)考上甲辰科状元,成为歷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不过武昌起义一声炮响,迎来的却是混乱的民国军阀时期,刘春霖从原本受人景仰的状元郎,一夕成了前清遗老,甚至一度隐居。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为了实现復辟,多方招揽清朝遗老,并邀刘春霖担任总统内史,此后他还曾任中央农事试验场负责人、直隶高等学堂学监等,1928年后辞官便住在北平、天津,1944年因心臟病去世。
刘春霖最广为人知的,除了在古文学、史学、金石学有很深的造诣,书法更是自成一家,尤其小楷最为出名,被誉为「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坊间又有「大楷学顏(真卿)、小楷学刘(春霖)」的说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