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考古团队在陕西西安发现一座西汉宜春侯的夫妻合葬墓,然而贵为列侯,从墓葬中出土的陪葬品却寥寥无几,大部分物品都十分简陋、粗糙,让考古人员感到困惑,翻阅歷史文献才得知,原来宜春侯家族封地数量少,每年的封邑收入约只有12万钱,手头非常不宽裕。

根据大陆央视节目《探索‧发现》介绍,大陆考古团队在陕西西安北里王村发现一座夫妻合葬墓,根据出土的陶器和墨书砖上的文字得知,墓主人曾是西汉列侯,最终考古团队将墓主人锁定为宜春侯第三代王咸或第四代王章其中一人。

离奇的是,在没有盗墓迹象的1号墓外藏空间,几乎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文物,虽然这里摆放的都是漆木器等不好保存的文物,但墓主人贵为列侯,为何没有如同汉代海昏侯墓葬里的金银美玉、青铜重器陪葬?并且埋葬墓主人妻子的2号墓中,也只有发现几个模型车马器零件、极简明器,且外表粗糙、袖珍,让考古队员都感到寒酸。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朱连华表示,这座宜春侯墓在规模上无限地扩大,且建造得十分精美,但在陪葬品方面又无限简化、小化,两者之间非常矛盾,查阅歷史文献后才得以解开谜团。

首代宜春侯王欣贵为昭帝时期的丞相,属于统治阶层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儿子王谭为第二代宜春侯,虽然地位不如父亲,但曾参与废除海昏侯刘贺、拥立宣帝,因此获得加封300户的赏赐,后来王谭获罪,被削封了500户,最终宜春侯的受封户数只有608户。

朱连华认为,儘管同为列侯,但比起受封多达数万户、数千户的列侯,王谭之后只有数百封户的宜春侯,在财力上并不那么宽裕,光是用于防盗的填沙就必须耗费100万钱,宜春侯每年从封户收取的净收入约只有12万钱,100万钱等于8、9年的封邑收入,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负担,也成为宜春侯夫妻陪葬品寒酸的主要原因。

#陪葬品 #西汉 #列侯 #汉代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