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上古时期黄帝后,黄河流域的部落出现尧、舜、禹三位领袖,他们德才兼备并实施「禅让制度」,指不独占王位,退位后传给贤者,不过美国匹兹堡大学歷史学系荣誉退休讲座教授许倬云提到,尧舜禹禅让是假的,只是后世设定的完美假设。

美国匹兹堡大学歷史学系荣誉退休讲座教授许倬云指出,相传上古时期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接受推举让舜担任继承人,舜又禅让给夏禹,不过这只是后世想看见的政权和平转移,因而设定出「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

许倬云提到,尧曾将儿子赶到广西,而舜的两个老婆被安置于洞庭山,他的儿子却下落不明,显示朝代并非透过传递的方式延续,而是斗争所造成,尧的族群靠近东部,舜则是接近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下面,禹的部族来自陕北,他认为禹的能力够强大后,尧和舜最终无法抵抗而逃走,导致他们的子孙都向南移动。

许倬云表示,到了战国晚期苦于战乱,后世假设出和平礼让的社会观念,在《礼记‧大同篇》记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指天下为大家所共有,也是相同的概念,之后还曾出现不少「禅让」,都是为了合理化继承帝位,最着名的就是王莽篡汉,他为了显示自己德高望重,举行一场禅让仪式取代汉朝。

#黄帝 #尧舜 #夏朝 #禅让制度 #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