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湖北省随州市发现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及竹简等,总共约1.5万件,其中一件造型似槌子的文物格外受关注,槌子底部缠满金弹簧,里面包裹丝线,歷史专家至今仍不清楚它的用途。

根据《参考网》报导,考古人员在曾侯乙墓东室发现长型木桌,上面放了两片圆形漆皮垫子,还有20个圆形团状物,每个都连着一条长木棍,乍看像是木槌,中间缠有462段金弹簧,由丝线串起来,材质为黄金和铅锡,摸起来相当软,并没有弹性。

湖北省博物馆展出金弹簧文物时,仅介绍「金弹簧器。形状像弹簧,用途不详」,每段弹簧缠绕约18至25圈,长1.5到2.1公分,有专家认为,金弹簧可能是纺织器具的构件,以弹簧模仿蚕的外型,缠绕于木槌并搭配丝线,意旨「蚕吐丝」。

还有专家猜测,金弹簧器可能是「弋(音同意)射」工具,用于射猎活动,射在古代为「六艺」之一,是周朝贵族必学技能,弋射指的是用绳子绑在箭矢上射猎飞鸟,绳子的另一端繫上金弹簧器,箭射出缠住飞鸟后因木槌重量而掉落,达到活捉鸟禽的效果。

#大陆 #湖北 #战国 #曾侯乙墓 #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