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一直有个传说,称唐代的太平公主是女扮男装第一人,不过根据史料记载,其实早在魏晋南北朝的北朝,民间就已经出现女扮男装的现象,只不过最初是地位低下侍女才会穿男装,以方便干活,直到唐代才逐渐受贵族女子欢迎,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风潮」。
根据《国家人文歷史》报导,女扮男装的风俗可能源于北朝,北魏人杨衒之的着作《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其俗妇人袴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北齐官员徐显秀的墓壁画上也出现侍女穿男装的图像,且一直到唐初,出现在壁画上的女扮男装现象越来越多。
从各种壁画、唐俑可以发现,早期身穿男装的女子大多是地位低下的侍女,主要为了方便工作、干活;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精简干练的风格逐渐受到贵族女子青睐,比如民间谣传「太平公主是女扮男装第一人」,实际上源于《新唐书·五行志》,唐高宗在位时期,某天举办家宴,小女儿太平公主身穿男装赴宴,「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歌舞帝前。」高宗和武则天见状,好奇询问她穿男装的原因,才发现太平公主在暗示赐婚,于是选择了薛绍作为驸马。
从时间上来看,太平公主绝不是女扮男装的第一人,但从这篇记载中可以看出2个资讯。第一,高宗时期,女扮男装的现象在上层社会并不常见,否则高宗和武则天不会感到诧异;第二,至少从太平公主开始,唐代女扮男装的目的已经逐渐从功能层面转向审美层面。
武则天登基后,宫中设置大量女官,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得到空前提升,唐代画家周昉的作品《挥扇仕女图》里,可以看到有身穿紫色圆领袍、双手执扇的女官和身穿红色圆领袍、手持镜子站立的女官,2人的圆领袍上下都绣有一幅圆形图案,与明、清两代的官服「补服」非常相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