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为了防止官员腐败,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官员的惩罚措施,其中包含「廷杖」,也就是在公开场合打官员的屁股,然而这样有辱斯文、丢脸的惩罚,却成为明朝官员们引以为荣的象徵,只要被打过屁股,就会受到眾人景仰,成为英雄。

大陆歷史学者易中天指出,「廷杖」作为对官员的惩罚,其实早在辽、金、元时期就已经开始,但是作为汉族政权,明朝是第一个公然把士大夫拖出去打屁股的,而惩罚的地点就在「午门」;在古装剧中,午门大多作为斩首的地点,但易中天说,歷史上真正斩首的场所是菜市口,砍完头再将其丢弃,称作「弃市」。

易中天进一步说明,廷杖用刑时会将官员的裤子脱下,由太监在旁监督、锦衣卫执行,锦衣卫在打之前会观察太监的站姿,如果外八就是下手轻一点,内八则代表下手重一点;因此明朝不少官员如果打算提出反对意见,在上朝以前会先在家里备好药,准备挨打。

易中天表示,明朝是一个重科举的时代,文官都是典型的读书人,他们最重视的就是面子,「士可杀不可辱」,明朝政府为了加强皇权,想出来的方法就是「羞辱」,未料竟造成反效果,官员们前仆后继想要被打屁股,一旦打完就成为英雄,受到眾人景仰,这种行为被称作「卖直」,皇帝虽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明朝 #廷杖 #易中天 #官员 #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