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越到后期,皇帝的身体健康大多变得越来越差,尤其是清朝,晚期的皇帝们不但短命,甚至大部分都绝后,没有任何子嗣可以接班,大陆歷史教授毛立平表示,造成晚期皇帝短命的原因可能有4点,包含近亲结婚、医疗条件不佳、运动量不足和压力太大。
根据陆媒报导,经歷过康雍乾盛世后,清朝国力逐渐走下坡,连皇帝们都变得体弱多病,大多英年早逝,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子嗣,比如咸丰在位11年,享年30岁;同治在位13年,得年18岁;光绪在位33年,享年37岁;溥仪虽然坐上皇位只有短短3年,却是晚期皇帝中最长寿的,享寿61岁;而这些皇帝当中,同治、光绪、溥仪都没有生育后代。
大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指出,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确切的科学根据,但她认为主要的原因有4点。第一是「近亲结婚」,比如顺治、康熙都娶过自己的表姊妹,如果生育了后代,很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第二是「医疗条件不佳」,当时平民百姓的死亡率很高,皇室虽然有专门的医疗团队,死亡率比普通百姓还低,但与现代相比,平均寿命还是比较短。
第三是「运动量不足」,清朝皇室虽然注重户外活动,经常举办骑射和围猎,但其实从乾隆时期以后,皇帝真正参与骑射和围猎的次数越来越少,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下,身体自然比较弱且容易生病;第四是「压力大」,皇帝要管理国家的所有事务,每天处理繁忙的政事,进而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关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