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不少毒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在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鹤顶红」,然而大陆歷史教授于赓哲指出,鹤顶红其实来源于另一种毒药「鸩毒」,且两种毒药都是虚构出来的产物,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大陆陕西师范大学歷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指出,古装剧中经常被加进酒中的毒药「鹤顶红」在歷史上并不存在,清代编撰的类书《格致镜原》记载,鹤顶红实际上来源于另一种毒药「鸩毒」,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指的就是鸩酒。

然而鸩毒实际上也是一种被虚构出来的东西,于赓哲提到,传说中有一种毒鸟叫做「鸩鸟」,拥有细长的脖子和腿,且浑身都带毒,无论爪子、羽毛都有毒性,据说有人为了下毒,偷偷拔了一根鸩鸟的羽毛,在酒杯里搅拌几下,就能制成一杯毒酒。

事实上,鹤顶红这个名词早在宋代就出现了,苏轼在诗歌中曾写道「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只是这时的鹤顶红单纯用来形容红色;到了明代以后,鹤顶红才逐渐取代鸩毒,变成一种毒药的名字,于赓哲认为,鸩毒被误传为鹤顶红的原因,是因为鸩鸟虽然不存在,但牠的艺术形象类似于仙鹤,以至于人们将2种鸟混淆在一起,刚好仙鹤的头顶上又有一片红色的肉瘤,才会造成以讹传讹的情况。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饮酒过量,有碍健康。酒后不开车,安全有保障!

#鹤顶红 #鸩毒 #于赓哲 #毒药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