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的夏天来一盘冰凉西瓜直接解渴,沁人心脾。但臺湾俚语说:「暗头仔吃西瓜,半暝仔反症。」西瓜性冷,晚上吃太多,容易「反症」,有肠胃不适、拉肚子和筋骨酸痛等症头,劝告尽量不要傍晚吃。

冬天吃西瓜

康熙时的臺湾,很难想像不是傍晚吃西瓜,而是冬天吃西瓜。

西瓜王国臺湾不是浪得虚名,早在康熙时期就十分火红,曾入贡紫禁城。清官员们认为臺湾西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产物,独具慧眼挑选西瓜当贡品。蒋毓英《臺湾府志》记载臺湾「西瓜蔓生,而且四季都有」。

康熙三十年,齐体物写到〈臺湾杂咏〉:「春盘绿玉荐西瓜,未腊先看柳长芽。地尽日南天气早,梅花纔放见荷花。」

还没有腊月,臺湾就先看到绿柳吐出嫩芽来,西瓜摆满春盘,南方天气总是梅才开花,荷花就迫不及待绽放花姿。

康熙三十六年,郁永河在《裨海纪游》说:「西瓜盛于冬月,臺人元旦多啖之。」当时冬季盛产西瓜,臺湾人元旦大吃西瓜,红色的果肉令人垂涎。

臺湾西瓜太可口了,康熙五十二年,闽浙总督范时崇一定要向康熙皇上分享这甜美的水果,就呈报:「窃臣每岁进御西瓜皆从臺湾採买。」西瓜名声远播,闽浙总督送礼进贡是从臺湾购买。

康熙五十二年四月,福建巡抚觉罗满保把康熙赐下并要他拿到福建、臺湾等地试种的西瓜种子,派人送到福州、泉州,马上下种,七月就熟成,也把大部分种子派人带往臺湾,八月才播种,因十一月雨水少,十二月才成熟。他先上贡福州、泉州的西瓜,康熙批道:「此物,朕未曾令你进呈,只是说在臺湾地方试种。将此做为一事齎送,殊属不合!在福建种之何用?」康熙的意思是去臺湾试种,没有要你入贡,他自作主张当然赢得一顿臭骂。

第二年,觉罗满保不死心,再请颁赐大内西瓜种子,〈奏闻进呈臺湾试种西瓜并请颁赐大内西瓜种子折〉,试种成果还是很不理想,因为八月播种,十一月雨水略少,不是皮肉裂开,就是瓜叶生虫,收成惨淡。康熙太宠他了,不管实验没什么成果,还是赐下种子,说:「已送去了。」到第三年时,穷忙半天只收成四十余颗西瓜。当时已升任闽浙总督的觉罗满保心感惶恐,只得挑选臺湾土产西瓜一併进贡。没想到康熙还装笑脸安慰他说:「知道了。西瓜事小,有何关系。」康熙配合他的演出。

御赐西瓜籽

清廷赐下的瓜种到底种在哪里?

连横《雅堂文集》说:「瓜田在府治小东门外。」有部分种在凤山,八月种植,十一、十二月瓜熟,再派员快马加鞭送到北京,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皇上朱批:「臺湾西瓜无用之物,八十个即足矣。」康熙认为臺湾西瓜是无用之物,但觉罗满保秉持一贯的坚持,还是要在臺湾种西瓜、贡西瓜,第二年又〈奏闻进呈臺湾西瓜王瓜茄子等折〉,康熙很不耐烦批:「此不必再送来。」

康熙六十一年,觉罗满保仍一本初衷,再接再厉〈奏请恩赐西瓜种子折〉,康熙竟然朱批:「发去。」坚持到底的人有福了!康熙帝大概被他的精神感动,只好继续支持他的实验。

雍正元年正月初三,闽浙总督觉罗满保奏报进呈西瓜数量:「御赐西瓜籽所获西瓜一百,泉州西瓜二十,臺湾土产西瓜四十。」雍正皇帝批谕回答说:「赐籽西瓜,来年进八十个足矣。泉州、臺湾西瓜免进,不需要。」这种偏要上贡,皇上拒收的戏码,在雍正、乾隆时期照样演出。

清廷赐下的瓜种到底种在哪里?

官员们大概看到皇帝口口声声说无用,但继续上贡的结果,竟然是让觉罗满保从福建巡抚升为闽浙总督。

福建巡抚黄国材坚持〈奏进臺湾西瓜〉,请皇上赐下大内西瓜籽,「仍肯将内廷瓜子颁发,庶奴才得照例专人齎往臺湾布种请树」,皇上批下:「发下瓜种所种,转年进五十个足用。其泉州本地之种所种,皆不必进,路远徒费,不中用。」

皇上什么山珍海味没看过,当然不稀罕远来的西瓜,从好的方面想,他认为路途太遥远,免劳师动眾,只要上贡五十个就好。所以进贡品种在雍正元年就全部改为御赐瓜种,不许臺湾本地种进贡。

乾隆二年,进贡数量减少,规定「福建督抚每年着进瓜十圆,提督不必进瓜,种亦不必发去」。

乾隆间来臺的孙霖〈赤嵌竹枝词〉十首之七就说:「除却风风雨雨天,分装急唤渡头船。深秋播种清冬熟,拣得西瓜贡十员。」

还特别加注:「西瓜盛于冬月,邑人元旦多啖之。臺凤两邑,每岁进西瓜。八月下种,十一月成熟。气候迥异,真不可以常理测。结实之时,最忌风雨。恐防损伤,择日选摘,分为两船西渡。迩来杨制府、定中丞会札,不必多备,以省繁费。」

诗中说明为了要进贡,在没风雨那些天,匆匆忙忙在渡头分装西瓜,臺湾西瓜是秋冬播种,冬天收成,拣到十个赶紧送到京城去。

朱仕玠提到:「草木隆冬竞茁芽,红黄开遍四时花。何须更沐温汤水,正月神京已进瓜。」

他也注明:「臺地西瓜,有种于八月,成于十月者;用以充贡,正月至京师。」

虽然是深冬中,但草木竞相冒出芽,红黄花开遍四处,天气暖和,不须利用「温汤水」来温室种植,正月就已经送到京城进贡。

董天工记载当时贡瓜情形:「西瓜……臺产种于深秋,熟于隆冬,元旦多啖之。皮薄瓤红,可与常州并驱,但逊泉之傅霖耳。乾隆二年,额定福建督抚每年正月各进瓜十圆,取之于臺。臺有进上瓜地一区,约数十亩,所产之瓜,其子两旁有番字。臺太守雇工种收,解交督抚转进,以此别为臺瓜。此数十亩外所产之瓜,子即无番字,亦一奇也。」

当时臺湾都在元旦吃西瓜,皮很薄,肉是红的,和常州产的差不多,但比泉州有名的地方出产的还差一点。乾隆时,福建巡抚每年正月规定要进瓜十颗。

臺湾有专门种进贡瓜的地区,特别标有「番」字,臺湾太守请工人种收,交给总督巡抚转交,分类出臺瓜。

很奇怪,其他地区种的瓜就没标「番」字。

西瓜因为有翠绿色的皮,果肉是深红色,大红配大绿很吉祥。

康熙生日为三月十八,因此三月前被送到北京成为康熙的寿礼,所以又称为万寿果。

康熙五十八年,任臺湾海防同知的王礼〈臺湾吟〉六首之三:「蔬园迫腊熟西瓜,剪蒂团团载满车。恰好来春逢圣诞,急驰新果献京华。」(臺瓜熟于腊月。)破腊指岁末,园子的西瓜熟了,剪下瓜蒂,载满整车,刚好康熙旧历三月圣诞,赶快送去京城当寿礼。千里迢迢就为讨皇上欢心,不过仍是一句话「无用」。

西瓜别名万寿果

《凤山县志》说:「凤山(西瓜)则种于深秋,熟于隆冬。贡大庭,以三月万寿前至京,名曰万寿果。其余以渐次熟焉。」

周锺瑄《诸罗县志》也说:「西瓜熟于十二月,取充贡。三月望万寿前至京,俗名万寿果。味薄,但取其早熟耳。」

现在反而很少人知道西瓜曾是高级贡品,用来祝皇上寿辰,而且名叫万寿果。

臺湾西瓜让人引以为傲,除了千里迢迢送往紫禁城当贡品、当水果解渴外,还可以煮汤。

有一回我到一家海产店,点一道西瓜绵虱目鱼汤,真是可口。西瓜绵有所分别,一种是西瓜幼果,一种是西瓜皮,又称「翠衣」,经盐腌渍后,和虱目鱼一起煮汤,非常美味。那次我吃的是西瓜幼果腌的西瓜绵,酸酸咸咸,让人胃口大开。回味起来,幸福的滋味还在齿颊间,大概只有在臺湾才能喝到这样美味的汤。

酸溜溜的西瓜绵

咱的臺湾史:诗文中康熙时的岛屿群像 (图/时报出版提供)
咱的臺湾史:诗文中康熙时的岛屿群像 (图/时报出版提供)
#西瓜 #臺湾 #康熙 #种子 #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