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古装剧就会发现,古人用餐时都採取跪坐的方式,就算脚麻了也不能换姿势,之所以这么拘谨,其实是为了避免走光,因为当时还没发明内裤,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下半身穿的都是长裙,稍有不慎就会春光外泄。
根据《搜狐网》报导,史前时代人们只用树叶或兽皮等材料遮住下半身,进入文明社会后,服饰改为上衣下裳(裙子),因此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着裙子;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学会用袍子做内衣,进而降低走光风险。
春秋战国时,因为赵武灵王推崇「胡服骑射」,裤子才逐渐普及,但当时的裤子没有裤裆,充其量只是在小腿上套个套筒,私密部位仍然透风。直到东汉以后裤裆才被设计出来,并在魏晋南北朝逐渐普及。
所以在此之前,人们无论是在用餐或是聚会,都必须双脚併拢跪坐在地上,让外衣垂下来,遮掩私密部位。魏晋开始,人们不再小心翼翼地跪坐着,宋朝人也因为有了「连裆裤」而习惯坐在椅子上吃饭,不怕走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