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古代的人物画像,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男子都刻意留着长指甲,甚至连至圣先师孔子也是,事实上,这在古代属于一种「炫富」行为,文人、地方仕绅透过长指甲,彰显不用下田耕作,与一般老百姓的区别。

根据《梨视频》报导,《孝经》中写道「身体髮肤,受之父母。」而三国时期的魏王曹操割髮代首、商朝开国之君商汤剪指甲求雨等故事,让这句话拥有了更加崇高的地位,因此「不剪指甲」可以视作古人守孝道的一种表现。

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普通老百姓每天必须下田耕作,如果留长指甲会很不方便,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便点出解决办法,「凡寅日剪手指甲,午日剪足指甲,又烧白髮并吉。」意指每到寅日剪手指甲,午日剪脚趾甲、烧白髮,属于「吉」,由此可知古人其实也懂得变通。

但如果剪指甲和「不孝」无关,为何那么多古代男子留长指甲呢?事实上这是一种「炫富」的手段,古代的文人、地方仕绅通常会留长指甲,以表示不用下田耕种,将自己的身分与普通老百姓区隔开来。

元朝来自义大利的传教士鄂多立克在着作《鄂多立克东游录》提到,「有些人将小拇指指甲留到1英吋或更长一些,并以此为荣,显示不必为生计操劳的姿态。」明朝小说《后西游记》也描写,「尖尖手,长指甲,头带飘飘巾,身穿花花服,走路摇摇摆摆,自然是个文人」,可见当时这种外型特徵已经成为刻板印象。

#指甲 #炫富 #古代 #歷史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