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侠小说中,「镖局」是个卧虎藏龙之地,许多镖师都拥有强大武功,能够和土匪对打拚命,到了清末更是和侠义文化结合,让镖局相关故事更加深入人心,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的「龙门镖局」就是经典的存在之一;不过史料记载的镖局和小说描述有些不同,镖师虽然也拥有一身武艺,但工作能力不靠武力体现,也不用面对面和盗匪打架。

根据《国家人文歷史》报导,镖局中的镖师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角色,通常武功高强,时刻准备与盗匪集团拚命,但从史料记载来看,镖师主要是靠威慑而非真枪实弹来吓退盗匪,在古代并不属于高危职业,甚至不用和盗匪面对面打架,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描述,北京的镖局每次只出动1、2名镖师,但就算是押送几十万两银子,也能平安到达目的地。

由此可见,镖师的工作能力不靠武力体现,清末时期华北地区危机四伏,却只靠1、2名镖师就能完成运送巨款的任务,背后的「江湖规则」其实发挥重要作用,镖师和大盗互不侵犯,清末着名镖师「大刀王五」王正谊,就留下了千里走镖、无人敢犯的威名。

然而民国初年秩序崩坏,土匪的规模迅速扩大,且都配备北洋新军制式步枪,土匪们攻破县城、杀害百姓的案例时有所闻,还有大量的土匪被各路军阀封官,比如刘镇华、刘茂恩兄弟的惯匪集团先后被委任官职;在强大的土匪面前,只靠1、2名镖师安全护送巨款,简直是痴人说梦,而镖局也因此逐渐衰落。

#镖局 #镖师 #金庸 #武侠小说 #倚天屠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