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的遗址出土许多青铜器,外观大多数都是绿色的,然而大陆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米佳指出,青铜器原本其实是金色的,只是在土地下埋藏多年,出土后受到环境、空气氧化等影响,才转变成其他顏色,且不只有绿色,还可能会出现红色、蓝色,甚至五顏六色的情况。
李米佳指出,现在能看到的青铜器其实不只有绿色的,还有红色、蓝色、黑色、土色,甚至是五顏六色的,而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每个青铜器的出土环境不同,加上遇到空气后氧化,才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顏色。
不过李米佳表示,青铜器制作完成后、没有生锈前,其实外表呈现的是金色,因为青铜是铜、锡或铜、铅或铜、锡、铅的合金,这种合金的金属铸造出来,就会变成耀眼的金色,而「青铜」只是后人看到出土后的器物所取的名字。
青铜器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为「鼎」,鼎原本是用来装肉的食器,后来逐渐演变成国家权力的象徵,形象转变为礼器,同时鼎也被赋予更多的含意,在成语中也经常出现,包括大名鼎鼎、鼎力相助、一言九鼎等。
鼎还有不少故事与传说,李米佳提到,大禹立夏时,把他统治9个行政区当地产的铜拿来铸造了9个鼎,成为夏、商、周三朝的传国宝器,到了周王室衰败时,诸侯纷纷起了异心来问鼎,有图谋君位之意,不过都遭到拒绝,后来秦武王逮到机会,在周都王城和卫国的勇士孟贲比赛举「龙纹赤鼎」,结果反而害自己折断胫骨,最终失血过多而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