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朝为了抵御外敌,会派士兵到边疆驻防,不过当时交通不发达,士兵一旦前往边疆就必须待上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和家人见面,而汉代政府为了思念士兵的家属,准备了特殊的通关凭证「家属符」,让不远千里来到边疆的士兵家属们能够得偿所愿,和心爱的家人团聚。
根据《国家人文歷史》报导,甘肃汉简记载,汉宣帝元康元年(西元前65年)十月初三,一名女子来到敦煌马圈湾的关隘前请求通关,她说自己名叫赵负,丈夫名为欣(ㄒㄧ),是关外千秋燧的燧长,并表示出关是为了替丈夫送过冬的衣服;但驻守在边疆的熹不敢擅自放人,于是向上级报告,请求进一步指示。
出关探亲往往是一次举家远行,必须雇一辆牛车、带上衣食用品,远赴边关,才能和驻守在那里丈夫、儿子、兄弟或父亲见面,虽然距离遥远、路程艰辛,但当时仍有不少驻守边疆士兵的家属会不远千里来探望他们,汉代政府也为了这些家属准备了特殊的通关凭证「家属符」,通常燧长、侯长的家属都可以透过家属符出入金关。
这些出关探视的家属抵达后,可以统一入住边境设置的「侯官」,也就是军卒群居区,而大部分家属通常会选在十一月到隔年正月出关,因为这时刚好是农务閒暇的时间,也可以携带冬天必须的换季衣物,还可以和家人团聚共度佳节,对于长期驻守在边疆的士兵来说,是漫长驻防生涯中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