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是歷史上最着名的刺杀事件之一,荆轲受命刺杀秦王,未料图穷匕见时,秦王却拔不出剑,差点命丧匕首下,不过究竟秦王为何拔不出身上的佩剑呢?大陆陕西歷史博物馆馆长侯寧彬表示,这是因为秦朝的佩剑较长,大约90公分,导致秦王在情急之下难以把剑拔出。

侯寧彬在大陆央视节目《开讲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一把普通的剑大约50到60公分,而秦朝使用的剑比春秋战国时期的还要长30公分,达到90公分,才导致秦王在情急之下无法拔出佩剑的窘境。

侯寧彬表示,秦朝之所以制作长剑,是因为当时骑兵作战的比重增加,骑兵与步兵同时登上战场,但骑兵和敌人的距离远比步兵还长,如果还使用过往的短剑,将会严重影响战斗力。

侯寧彬提到,除了增强战斗力,秦朝制作长剑其实也是吸收了少数民族一些武器的优点,因为看到匈奴战士使用的战斗工具,于是取其长处进行改造,这也是秦朝的开放、包容在军事上的一种展现。

除此之外,大陆考古学家在挖掘秦兵马俑陪葬坑时出土了不少武器,其中包含5把长剑,长度为88到91公分,皆完好地挂在陶俑腰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表示,秦王当时应该是听从大臣「王负剑」的建议,将挂在腰间的剑推到背后,才终于顺利把剑拔出。

#荆轲刺秦王 #秦始皇 #荆轲 #秦朝 #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