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贵为九五之尊,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就连葬礼也相当隆重,更有无数珍宝一同陪葬,吸引不少盗墓贼下手。不过元朝11位皇帝驾崩后,帝陵歷经700年来却从未被盗过,只因背后暗藏2大关键。
根据《搜狐网》报导,元朝是歷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传5世共11帝,然而至今700多年过去,却不曾传出挖掘到任何一座帝陵。事实上,并非元朝陵墓牢不可破,而是跟蒙古族的丧葬习俗脱不了关系。
首先,元朝前身是大蒙古国,蒙古军在四处征伐的过程中杀人无数,蒙古大汗担心死后被敌人掘墓,于是採取「密葬」的方式。元、明年间笔记《草木子》记载,元朝皇帝的棺木特殊,帝王驾崩后,会准备一根粗大的楠木,将中间掏空做成棺木,接着放入遗体后合拢木头,外层上漆后再用黄金箍住两头及中段,外观看起来就像一根普通木头。
最后再将楠木棺材运至偏远的墓地下葬,期间不会立墓碑,也会将土填平。特别的是,为了不让外人看出痕迹,还会用帐篷将周遭围起,等到墓葬处长出青草才撤走帐篷,如此一来,随着时光推移,即便是皇室后裔也不清楚陵墓的实际位置。
除了密葬之外,元代皇帝还喜欢「薄葬」,帝王下葬时不会随葬太多陪葬品,也因为如此,盗墓贼对元朝皇帝陵墓更加不感兴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