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后妃犯错后被「打入冷宫」的情节,然而在大陆北京的紫禁城内,却找不到名为「冷宫」的宫殿,大陆导游房博指出,其实冷宫并没有固定的位置,而是泛指失宠妃嫔被贬后居住的地方。

房博指出,翻阅《明实录》、《清史稿》等歷史文献可以发现,紫禁城中并没有一座被称为「冷宫」的专属宫殿,且实际走访紫禁城,也没有发现挂着「冷宫」匾额的宫殿,然而在正史中,又确实有妃嫔在得罪皇帝、皇太后之后被打入冷宫的记载,比如明末明熹宗的成妃李氏,因为得罪的宦官魏忠贤,而被关进紫禁城内西北方的「乾西五所」;清末光绪帝的珍妃因为得罪慈禧太后,被关在紫禁城内东北方的「北三所」。

房博表示,乾西五所虽然曾作为冷宫使用,在清朝雍正时期,却是皇四子弘历的住所,甚至还在这里举办了他与富察氏的婚礼,后来弘历登基成为乾隆帝,将乾西五所改造成漱芳斋、重华宫和建福宫花园;由此可知,明清时期的冷宫并没有固定位置,不过后妃被打入冷宫后,除了会失去曾享有的福利和待遇,也代表她们遭到边缘化,很难再得到皇帝的宠爱。

除此之外,根据《梨视频》指出,「冷宫」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朝,杂剧作家马致远的《汉宫秋》提到「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只把美人图点上些破绽,到京师必定发入冷宫。」此后不少戏曲中也经常出现「冷宫」,明朝小说家则继续沿用,而在戏曲中提到的冷宫,也同样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一座宫殿,泛指失宠妃嫔居住的场所。

#大陆 #紫禁城 #妃嫔 #冷宫 #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