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废帝刘贺是西汉第九任皇帝,被赶下台后先回到昌邑国,又被派往豫章郡海昏县,就任「海昏侯」,不久后便离世;刘贺的家族墓2011年在江西南昌被发现,出土大量精美陪葬品,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数量眾多的黄金,让人嘆为观止,但也有人好奇,为何汉代后黄金就变少了?大陆陕西师范大学歷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指出,根据清代学者的说法,背后原因可能和佛教盛行有关。
于赓哲指出,海昏侯是「政治失意、钱场得意」,钱多到花不完,从他墓中出土的黄金更是让人看得眼花撩乱,有各式各样不同造型、用途的黄金,包含柿饼金、麟趾金、马蹄金等。
于赓哲表示,汉代的确是「多金」的,根据史料记载,汉代人赏赐黄金动不动就上百、上千斤,那为何汉代之后,黄金的数量就变少了呢?不少人提出看法,有人推测是汉代人分不清黄金和铜,所以嘴上说着黄金,其实指的是铜,但于赓哲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汉代人在说黄金和铜时,使用的计量单位是不一样的,虽然有时也会将黄金和铜混称,比如把铜叫做「吉金」,但认错两者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小。
于赓哲认为清代学者提出的说法更具可信度,黄金无论是被人抢走了、偷走了或埋到地下了,最终都会回流到社会上,黄金的总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然而汉代以后佛教开始在中原盛行,佛像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金粉涂身,因此不少黄金都被消耗在制作过程中,且金粉一旦从佛像上脱落,就会跟泥土混在一起,难以回流社会,导致黄金日渐减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