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更有「世界第八大奇蹟」之称,虽然现在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是土灰色的,但其实它们刚出土时五彩缤纷,大陆《央视新闻》指出,兵马俑最初都是「多巴胺穿搭」,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红配绿」,而它们褪色也并非因为氧化,而是在顏料下的黏合剂老化、脱落,顏色也才随之掉了下来。
根据《央视新闻》报导,虽然现在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是土灰色的,但其实它们都是五彩缤纷的,比如粉红色的脸蛋、紫色的衣服、红褐色的铠甲,可以说是秦代的「多巴胺穿搭」,而在眾多顏色当中,最常见的就是「红配绿」,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的武士俑身上,大多数都带有红色、绿色的元素。
此外粉紫色、天蓝色和白色等,也都是兵马俑穿着中能够见到的色彩;而这些顏料的来源通常取自天然矿石,也有少部分是人工合成的顏色,比如有「中国紫」之称的蓝紫色顏料,就是由人工制成的硅酸铜钡。
不过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失去顏色了呢?有一种主流说法称,这些兵马俑是因为考古出土后氧化了,才会褪色成土灰色。不过《央视新闻》指出,兵马俑顏色脱落并不是因为氧化,古代工匠在制作兵马俑时,使用的都是矿物质顏料,稳定性非常好,不会轻易氧化。
褪色是因为工匠在涂抹顏料前,会先涂一层黏合剂,这是一种有机物质,老化加上出土过程中的水分流失,导致黏合剂收缩、翘起,顏料没有了附着力,于是便脱落了,只留下最内层的土灰色。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