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帝王为了巩固边陲地带的和平,除了派军镇压,和亲也是维持外交的手段之一,不过清代有不少公主远嫁到蒙古联姻,却少有公主留下子嗣,背后原因很心酸。

根据《搜狐网》报导,自汉高祖刘邦以后,和亲政策就一直被延续下来,歷代皆有派遣公主和亲的情况,藉此换取两邦的长久安寧,例如汉代以北方的匈奴和亲为主,而唐代则更偏重于西南接壤吐蕃一带,到了清代,满蒙联姻成了主流。

其中努尔哈赤时期开始,满蒙联姻长达3个世纪之久,不过远嫁蒙古的和亲公主却少有子嗣,究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是水土不服,毕竟公主们养尊处优,突然嫁到蒙古草原,生存环境比中原还要恶劣,加上远离故土的郁闷哀愁,难免影响生育甚至是疾病缠身,导致早早离世。

但其实真正原因是依据蒙古习俗,清朝公主不能生育,一旦怀孕就必须将腹中胎儿打掉,因为蒙古方面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意味着归顺大清,从今以后要完全听从大清皇帝的指挥。加上蒙古跟匈奴一样有「收继婚」的习俗,当蒙古可汗驾崩后,公主既不能改嫁也不能守寡,而是要嫁给可汗的儿子或兄弟。

歷史上大多数的和亲公主都跟王昭君一样,摆脱不了再嫁的命运,最终积郁成疾,在异域他乡香消玉殒,至死都没机会回到思念的故土。

#和亲 #公主 #蒙古 #联姻 #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