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18年(1420年)建成,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也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不过儘管皇宫内部装潢奢华,清代帝王却经常放着宏伟的紫禁城不住,偏偏躲到皇家园林,最大原因跟舒适度有关。

根据《搜狐网》报导,明成祖朱棣建造紫禁城,是想将其打造成能超越南京皇城的宫殿,因此紫禁城主要体现的是规模宏大、气势磅礡和空间对称,忽略了居住的舒适性,尤其是皇宫除了后花园之外,几乎没什么绿化。

满清入关后发现,紫禁城的设计并不适合住人,宫内由木头建造,因此容易着火,而为了防止火势蔓延,又建造高耸宫墙阻挡,影响宫内空气的流动性,加上北京夏天酷热乾燥,导致紫禁城宛如火炉,冬天一眼望去更是备感荒凉,于是皇帝们急于逃离紫禁城,并且开辟大量的皇家园林,作为既能渔猎、又能避暑的理政场所。

最早修建皇家园林的是康熙皇帝,他在明朝清华园的旧址上仿照江南园林,开始修建畅春园,作为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建成之后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居住在此,就连病逝地点都是在园内的清溪书屋。

除了康熙皇帝外,雍正也建造一座皇家园林,当时康熙赐园给四子胤禛,并为之题匾「圆明园」,距离紫禁城约16多公里,1722年胤禛登基为雍正皇帝后大肆扩建,还在圆明园上朝。乾隆接手该园也非常喜欢,某一年住在紫禁城仅153天,但在圆明园却住了168天,不仅如此,道光皇帝居园时间最短一次是201天,最长则是354天。

#紫禁城 #皇家园林 #皇宫 #康熙 #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