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执行死刑时有不少禁忌和规矩,像是午时三刻行刑、秋后问斩等,行刑前还有「听妻入狱」、「断头饭」等制度,前者是男囚在处死前,被允许和妻子共赴云雨,直到怀上身孕,避免家里断子绝孙,至于断头饭作为死囚的最后一餐,通常会比较丰盛,且饭菜上方会多放一块生肉,原因很人性化。
根据《搜狐网》报导,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为了笼络人心,展现自己的仁德,提出让犯人在处决前饱餐一顿,称为「断头饭」,之后的帝王也延续此方针,加上传统死者为大的观念,死囚在最后一顿饭都能享用酒肉,待吃饱喝足之后坦然服刑。
除此之外,狱卒还会在断头饭放上一块生肉,背后原因跟迷信脱不了关系,因为古人认为,人死了之后要走奈何桥、喝孟婆汤,如果是寻常老百姓或是好人的话,理所当然能顺利走过奈何桥,并且投胎转世,但身负罪孽的灵魂则会被奈何桥旁的凶猛恶犬挡道,甚至是撕咬,为了能顺利过桥投胎,才会特地准备生肉给恶犬吃,藉此安抚死囚,让将死之人能够得到心理安慰。
即便象徵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无论如何,断头饭算是给予了每位死刑犯最后的尊重,另外,断头饭其实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因为在其宗教文化中有着「来世轮迴」的概念,认为若是在死前饱餐一顿,转世之后两者的恩怨就会消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