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候寒冷,现代人家中大多都有电暖炉、暖气等电器,然而古代科技不发达,紫禁城所在的北京一到冬天就十分寒冷,尤其明清两朝正值「明清小冰期」,皇帝住在皇宫内该如何御寒呢?除了清宫剧中常看到的手炉外,宫殿内的寝床下通常设有火炕,在比较高级的宫殿中,更有类似于现代地暖的设施。
大陆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指出,清宫剧中的妃嫔们,每到冬天就会烧火盆、捧手炉,但光靠这些东西并不足以御寒。在寝床的部分,通常会以火炕的方式取暖,在当时称作「响堂炕」,把从外面烧好的炭装进铁火车内,接着推进响堂炕里,炕后有一个火道的入口,热气会顺着火道口通向寝床下方,整个床就会被烘得十分温暖。
而在更高级的宫殿中,则会使用「地暖」,《北京晚报》指出,皇帝办公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养心殿、以及部分宫殿的墙壁均是空心的,殿内的地砖下还藏有纵横相通的火道,直通位于殿外的地炉,当在地炉内烧火,热气就会均匀地扩散到宫殿的地面与墙壁,整个空间变得十分温暖。
而地炉的入口一般设置在宫殿的北边,平时会用很厚的木板盖住,还另外设有排烟口,这样做不但能够排烟,还可以通风供氧。如今到紫禁城观光时,还能在一些宫殿建筑台基上见到地炉的入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