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歷时9年、耗银203万两建成,不仅富丽堂皇、极尽雄伟,规制甚至超过父亲雍正,不过乾隆死后却屡遭盗墓贼侵扰,地宫甚至两度发生「鬼顶门」之谜,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对此有专家指出,乾隆棺木自主移动的原因,与地宫严重的积水问题有关。
曾任清东陵文物管理研究室主任的徐广源在着作《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中,列出清裕陵的六大谜团,其中包括「乾隆棺木鬼顶门」之谜。根据《网易》报导,1928年有「东陵大盗」之称的孙殿英,率领眾人盗掘乾隆帝宫时,顺利地打开了前3道石门,但到了第4道却怎样都推不开,直到用炸药破坏后,才惊觉原来有一具棺木顶住了石门,凑上前一看才知道顶门的正是乾隆帝的棺椁。
同年8月,溥仪组成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復原被破坏的地宫,并将乾隆帝和二后、三妃散落各处的遗骨重新入殓,一致存放在乾隆帝的棺木内,并将内棺重新安放在正面棺床的正中间,接着关闭石门。然而到了1975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开启地宫时,又发现乾隆帝的内棺顶住了石门。
让眾人诧异的是,清裕陵地宫内的每一具棺木,4个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卡棺石,将棺木牢牢固定在棺床上,究竟乾隆的棺木是如何「挣脱」的,在当时让许多专家们都百思不得其解。
对此,大陆河北遵化市文旅局旅游发展科科员谢静指出,孙殿英是在1928年7月盗墓,正值雨季,清裕陵地宫渗水,至今仍可在天花板看到渗水的痕迹,且从墙壁上留下的黑色水痕可知,当时地宫积水达2公尺深,让乾隆的棺木浮了起来。
加上早在孙殿英盗墓之前,清裕陵地宫就出现严重渗水、积水问题,所以棺木已经被浸泡到有些腐朽,以至于从卡棺石中脱离,等盗墓者将地宫内的水抽乾后,棺木正好落在石门前的位置,才会造成推不动的现象;到了1975年时,乾隆的棺木也是因为积水而移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