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穷人家若想翻身,考取功名是通往仕途的唯一解方,高中状元更是让天下读书人望眼欲穿。不过比起状元,许多人更渴望成为「探花郎」,只因在殿试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根据《搜狐网》报导,探花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于位列第三的进士称谓,与第一名的状元、第二名的榜眼,合称「三鼎甲」。事实上,「探花」一词早在唐朝科举时代便已出现,不过当时探花与考试排名无关,而是在公布皇榜的庆典上,从考中的进士当中挑选两位长相俊美的人作为「探花使」,其主要工作就是在宴会开始之前,摘取最好看的鲜花献给状元。

直到宋朝,探花才被指定为科举考试的第三名,但由于受到前朝习惯影响,皇帝评定探花时,多少还是会根据进士的容貌来评判。正因为如此,成为探花不仅代表自身才华得到认可,顏值方面也备受肯定,所以到了明清时候,探花除了被要求要有知识、才能,还要身材高大、五官端正。

更重要的是,这样年轻有为且英俊潇洒的探花,在朝中势必很受欢迎,许多位高权重的臣子若想嫁女儿,探花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探花 #状元 #科举 #进士 #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