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是西汉第九位皇帝汉废帝刘贺的陵墓,位于大陆江西南昌,2011年考古挖掘后,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黄金,令人嘆为观止。然而汉代墓葬大多被洗劫一空,海昏侯墓却从未受到盗墓贼侵扰,有学者认为可能和东晋时期一场大地震有关。

根据大陆应急管理部介绍,在大陆考古界流传一句话「大凡汉墓,十室九空」,然而在2011年被发现的海昏侯墓,竟打破了「汉墓都会被盗空」的惯例,埋藏着数量令人嘆为观止的汉代珍宝。不过事实上,海昏侯墓并非没有盗墓贼侵扰,2000多年来封土上留下10多个大小不一的盗洞。

在眾多盗洞中,五代时期的古代盗洞和2011年的现代盗洞都进入了椁室,只是海昏侯墓像是有某种力量在保护一样,大墓虽然屡遭盗掘,核心部分却始终安然无恙,比如五代时期的盗墓贼只停手于主椁室外迴廊的衣笥(ㄙˋ)库,现代盗洞则打在墓室正中央,试图直接进入主棺,结果原本该放在这里的棺木却离奇地跑到墓室东北角。

查阅史料发现,海昏侯墓屡次躲过盗掘的原因,可能和发生在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的古代大地震有关,根据《晋书》记载,「庐陵、豫章、武昌、西陵地震,涌水出,山崩。」这场大地震发生在西元318年,距离刘贺下葬已过了300多年整个墓室可能因地震变形,棺木也从正中间位移到东北角。

此后100年间,湖水逐渐南侵,淹没海昏古城的同时,刘贺的墓葬也一起淹没,地下水上升,让墓室全泡在水中,不但迫使盗墓贼停手,同时也隔绝了文物的敌人「氧气」,让随葬品能好好保存至今。

#海昏侯墓 #盗墓贼 #刘贺 #大地震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