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这与中世纪欧洲的宗教至上形成鲜明对比,西元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因触怒教皇,被迫前往义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向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请罪,他在风雪中等了3天3夜,最终才获得教皇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象徵神权达到顶峰。相比之下,中原皇帝对宗教却有着游刃有余的手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佛教的打压,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与唐武宗更是强势推行灭佛政策,史称「三武灭佛」。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教能否生存,往往取决于皇帝的态度,宋朝时,一位高僧凭藉机智巧语,化解了一场可能的灾祸。
根据《搜狐网》报导,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前往开封的相国寺参拜,走到佛像前焚香时,忽然问身旁的高僧赞寧,「朕该跪拜佛像吗?」这问题看似平常,实则极为敏感,如果说需要跪拜,便是对九五之尊的皇帝不敬,还可能波及寺庙兴亡;若说不跪,又恐冒犯佛祖。
然而赞寧并非泛泛之辈,他是北宋着名佛教史学家,曾多次被召见,还入翰林院供职,当下不慌不忙地说「现在佛,不拜过去佛。」不露痕迹地对赵匡胤拍了马屁,将天子比拟成了「现在佛」,又未损佛法尊严,赵匡胤听了龙心大悦,满意离去,此后更订下了皇帝拜佛不用下跪的规矩,还被后代所沿用。
此事记载于欧阳修的《归田录》,由于内容多半为亲身经歷,因此可信度极高,随着政局稳定,赵匡胤也转而支持佛教的发展,而赞寧则以其睿智,名留青史。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