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期,曹魏大将邓艾仅率2000兵马,却奇袭成功、迫使蜀汉皇帝刘禅投降,让人不禁好奇,蜀国拥有10万大军,为何这么轻易弃守?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只因蜀国内忧外患、无将可用,加上军心溃散与主战意志薄弱,让这场看似悬殊的对决,最终演变成一场毫无抵抗的投降行动。
根据《搜狐网》报导,魏景元四年(西元263年),司马昭发动伐蜀战役,下令锺会与邓艾分兵进攻蜀汉。锺会主力进攻剑阁,由于剑阁地势险峻,面对蜀将姜维顽强抵抗,魏军陷入僵持,无法前进半步。
眼看战事胶着,邓艾另辟蹊径,并提出奇袭策略,亲率仅约2000兵马,从崎岖难行的阴平小道绕过正面防线,直奔蜀都成都。这场行军可说是孤注一掷,但却成功出奇制胜。
途中,邓艾击败了防守绵竹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这不仅是战术胜利,更对蜀军士气造成沉重打击。尤其蜀军一向视诸葛亮为精神支柱,诸葛瞻之死犹如信仰崩溃,军心瞬间溃散。
当刘禅得知邓艾兵临城下时,不但没有调集军队防卫,反而在臣子谯周的劝说下,选择主动出城投降。谯周认为,只要保住刘禅一族的荣华富贵,便无需再战,而刘禅本就优柔寡断,加上眼见成都已无力守护,便顺从其意,交出了蜀汉江山。
从表面看,似乎是2000魏兵对10万蜀军的战事奇蹟,但实际上,蜀汉已是强弩之末,国内早无可用之将,除了姜维苦撑,朝中无人能扛起守城大任,因此当邓艾突然攻入成都,朝中根本无人应对。
面对无将可用、军心溃散、内部主张投降,刘禅在兵力悬殊下只能选择投降,而这场战役不仅象徵蜀汉灭亡,也成为三国时代终结的重要转捩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