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夕,下令将光绪皇帝最宠爱的珍妃投入紫禁城内的一口水井,结束她短暂而悲剧的一生。由于「珍妃井」井口狭小,仅有巴掌宽,引发世人质疑当年如何将人推入。事实上,原本井口并非如此窄小,后来因安全需求才被改建。珍妃之死,并非单纯情感纠葛,而是慈禧为维护权力、铲除异己所做的极端选择,也映照出清末宫廷中残酷无情的斗争现实。

根据《搜狐网》报导,光绪26年(西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廷风声鹤唳。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临行前却下达一道冷酷命令,指示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宫中贞顺门内的一口水井,从此这口井便被称为「珍妃井」,成为紫禁城内最令人唏嘘的角落。

珍妃出身寒门,性格活泼洒脱,进宫后因率性天真,与光绪皇帝志趣相投,深得宠爱。然而,她自由奔放的作风在保守的宫廷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常以男装游走宫中,还传出诸多流言蜚语。慈禧太后起初对她有所容忍,毕竟她是光绪的爱妃,但随着珍妃多次违背规矩、甚至插手政事,两人矛盾日益加剧。

珍妃曾公开支持光绪推行维新变法,这让坚守传统的慈禧震怒,认定她不但目无尊长,更可能成为政局不稳的祸根。于是慈禧在离京之前,命人将珍妃投入水井,一劳永逸。

如今的珍妃井,井口只有巴掌大小,让人难以想像如何将人推入。其实当年的井口原本宽大许多,只是后人为了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特地在井眼上放置了井口石,并在井口石两侧凿了小洞,用来穿入铁棍上锁,这才让井口看起来十分窄小。珍妃遇害后,遗体在井中滞留近一年,直到慈禧返回北京后,才命人将其捞出,并安葬于清西陵,算是给予她最后的体面。

#珍妃 #珍妃井 #慈禧 #八国联军 #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