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原是咸丰皇帝的妃子,地位平平,却能在皇帝驾崩后翻身为大清实际掌权者,权倾朝野长达47年。她不是皇帝,却掌握比皇帝更大的实权,全凭手中三张王牌:恭亲王奕欣、傀儡皇帝光绪帝与果决手腕。从联合奕欣除掉顾命大臣、扶立年幼外甥为帝,到镇压变法势力软禁皇帝,慈禧步步为营、权术高明,彻底巩固自身地位,也为清朝埋下了衰败的伏笔。

根据《搜狐网》报导,慈禧太后是清朝咸丰帝的妃子,出身并不高贵,但在咸丰驾崩后,她迅速崛起,主导政局达47年,而这份非凡的权力来自她手中的三张关键王牌。

第一张王牌:联手恭亲王奕欣夺权

咸丰皇帝去世前,任命8位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同治皇帝。但慈禧并不甘于只当个太后,她拉拢皇弟恭亲王奕欣合作,只要他帮忙剷除这些顾命大臣,承诺分权给他。奕欣运用手段分化朝臣,并联合军方成功夺权,随着奕欣势力渐大,慈禧又设法借地方重臣李鸿章、张之洞的力量,削弱奕欣,并以中法战争失利为由,将奕欣革职,重新垄断政权。

第二张王牌:扶立傀儡皇帝光绪

同治皇帝早逝后,慈禧应该退居太皇太后,但她为保政权,选择立自己妹妹之子载湉(ㄊㄧㄢ ˊ)为帝,即光绪帝。年仅4岁的光绪自然无力治国,慈禧得以继续垂帘听政,即使光绪成年,她仍牢牢把控大权,重要政事绕过皇帝,直接由她决策,让光绪形同傀儡,毫无实权。

第三张王牌:果断镇压维新派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年轻的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鼓动下推动改革,但这威胁到慈禧的权力基础。当袁世凯密报后,慈禧迅速逮捕「戊戌六君子」,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彻底扼杀变法势力。这场政变再次证明她手段果决、心狠手辣。

慈禧虽凭藉三张王牌稳固政局近半世纪,但其掌权核心并非为国图强,而是维护个人权势。她的保守与专断,不仅扼杀了清朝的改革契机,更使帝国错失自我革新的最后希望。最终,在她死后不久,溥仪登基,清朝迅速走向覆灭,王朝命脉仅维繫数年便宣告终结。

#慈禧 #太后 #咸丰 #光绪帝 #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