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征讨楚国,春秋时期的吴国仅出兵3万便攻陷楚都;两百多年后,强盛的秦国却出动了60万大军才彻底灭楚。为何同样的敌人、不同的时代,战争规模与难度竟相差如此悬殊,难道秦军的战力远不如吴国?事实恰恰相反,关键不在兵力或实力,而是「作战目标」根本不同。
根据《搜狐网》报导,西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亲率3万精兵,联合唐国与蔡国之力,进攻当时强盛的楚国。他任命孙武为主帅,以灵活多变的兵法连战皆捷,最终直捣楚都郢城,楚王溃败逃亡,楚国一时元气大伤。
这场战争中,吴军虽兵力仅3万,却因精锐作战、战术灵活,加上楚军未料吴军深入,导致兵败如山倒。不过吴军攻下楚都后并未长期驻守,而是选择迅速撤军,因其目的并非灭国,而是復仇与称霸。
两百多年后,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大业进入关键时刻,面对楚国残存的实力,他先派李信率20万大军伐楚,却惨遭挫败,名将王翦分析局势后,坚持出动60万大军才灭楚成功。
秦国之所以需要如此庞大的兵力,关键在于战争目标不同,吴国是「攻都称霸」,只需击败楚军、示威成功即可;秦国则是「彻底灭国」,不但要消灭军队、攻下城市,还要完全掌控楚地、治理人民,这种全面性战争需要投入更多兵力与资源。
此外,战争型态也有所不同,春秋时代讲究礼制与局部交战,而战国时代则是大规模动员、城池争夺,攻城战本身就极其耗费兵力与时间。
因此,与其说吴军3万比秦军60万更强,不如说两者的战争性质根本不同,从「称霸」到「灭国」,让秦国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