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到不想活!国内最新研究指出,热岛效应与老人自杀死亡率有显着关联,居住地因热岛效应平均上升摄氏1度,65岁以上老人自杀死亡率就会增加5.49%。包括台北市万华区、大同区、中正区,以及新北市三重区、永和区、芦洲区都是热岛效应较强的地区。专家建议,都市应多种植树木,规画绿地空间,减少热岛效应造成的心理影响。

高楼林立 双北效应较强

嘉义大学、中央研究院、国家卫生研究院发表最新研究,分析双北地区的热岛效应,以及老人自杀死亡率的关联,结果证实都会区的热岛效应愈强,会增加老人自杀死亡。但这个影响对于年轻族群相对较低,推测年轻人可能更容易受到工作、学业、感情影响。

嘉义大学森林暨自然资源学系助理教授吴治达说,过去国外曾有研究证实气温与自杀率之间的关联,热岛效应是造成都会区温度升高很重要的因子,因此研究团队近一步将焦点放在都市热岛效应上。

研究团队搜集2000年至2008年9年间,双北两市各行政区的温度资料,并与区块内温度最低的地方相减,算出热岛效应强度,再对照自杀死亡率资料,综合考量各项自杀可能的危险因子后,发现当热岛强度每增加摄氏1度,老人自杀死亡率相对上升5.49%。

研究亦发现,台北市万华区、大同区、中正区,以及新北市三重区、永和区、芦洲区都是热岛效应较强的地区,老年人口自杀率也相对偏高。以三重为例,65岁以上老人自杀率为每10万人口11.8人,远高于热岛效应较低的淡水区每10万人口6.92人。

三重万华 分居第一第二

吴治达指出,影响老人自杀死亡的因子非常多,包含性别、老年离婚率、教育程度、所得、温度雨量等,研究发现热岛效应会造成自杀死亡率增加,并不表示热岛效应最强的地区,自杀死亡率就最高,自杀原因多元且复杂,无法用单一因子解释。

我国老年人口愈来愈多,加上全球暖化严重,吴治达指出,热岛效应造成的影响势必愈来愈大,建议政府未来做都市规画时,可多考虑都市绿地、公园的设置。

暖化当前 宜多开辟绿地

卫福部心口司长諶立中说,过去曾有研究显示,春夏交际、5-8月间的自杀死亡率最高,但是否直接与气温上升有因果关系,仍有争论。諶立中说,老人最常见的自杀多与疾病缠身有关,近来已积极在医院中做忧郁筛检,未来也会结合长照体系,增强年长者的社会支持。

小辞典

都市热岛效应是造成都会区暖化的主要因子之一,在人口与建筑密集处,原有的森林、植被等绿地,大多被水泥地、柏油、人造建筑取代,导致能量与温度交换不顺,散热不容易,而造成市中心比邻近郊区还要高温的清况。(资料来源:吴治达、整理:廖佩妤)

★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自杀谘询专线:0800-788995(24小时)

生命线:1995

张老师专线:1980

#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