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依财指出,进口包裹数持平主要是拆分包裹情况明显减少,而课税金额大幅增加则是实名认证上路后、有效降低高价低报避税情况。另陈依财强调,实名认证搭配近年海关的包裹警示系统、X光检测机等,可针对未实名认证包裹加强查核力道,非法的进口包裹将无所遁形。

我国进口快递货物区目前分为四类,包括「进口快递文件」、「进口低价免税快递货物」(完税价在2,000元以下)、「进口低价应税快递货物」(完税价在2,001至5万元),还有「进口高价快递货物」(完税价超过5万元)。目前多数海外包裹是以进口免税、进口低价方式入境。

财政部关务署自2017年9月下修海外进口包裹课税门槛,从3千元降为2千元,只要进口包裹金额超过2千元,须课徵关税、货物税及营业税。另财政部也设置上限,个人半年内若进口六次包裹,当年度将无法适用2千元以下免税优惠。

关务署指出,近五年来有不少电商平台卖家或合作报关行将超过2千元「应税货物」分拆成数个「免税货物」,或是把高价包裹价格低报为2千元以下免税包裹,甚至还有盗用他人个资申报进口,藉此规避进口六次免税上限,也就是「化整为零」、「高价低报」情况。

惟关务署自今年5月中施行实名认证制度,民眾若没有透过「EZ WAY易利委」APP完成认证或未检附纸本报关文件做实名认证,第一次进口海外包裹将举「黄牌」、发警告简讯给收件人,但第二次后将直接举「红牌」,海关裁处不受理进口包裹要求,除非补上认证或委任书,否则个人包裹无法进口。

#快递货物 #高价低报 #金额 #进口包裹 #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