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屡传知名企业发生採购舞弊事件,多肇因于公司高阶经理人利用採购的机会收受回扣,或未按公司採购程序进行交易等重大舞弊事件,这些被外界知晓之採购舞弊案件,应仅为冰山一角。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也有许多採购以时效或原物料供应无法预期为由,省略企业既有之程序进行採购,恐衍生更多的舞弊空间。

台湾舞弊防治与鑑识协会和安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于22日携手举办第20届圆桌论坛,主题为「採购舞弊态样实例探讨」,透过实际案例分享,协助企业了解舞弊态样与手法,及早发现舞弊红旗,有效预防舞弊发生。

台湾舞弊防治与鑑识协会理事长马秀如,同时为国内知名学者与鑑识会计先驱,在活动一开始分享2020年ACFE(舞弊稽核师协会)全球舞弊报告的重要调查,该报告将舞弊分为侵占资产、贪腐及财报不实三类,并以「舞弊树」来呈现它涵盖的范围。採购舞弊是放在贪腐项下,它的态样可能有利益衝突、贿赂、前金后谢等。採购舞弊被发现的时间平均约为18个月,每件採购舞弊带给企业的平均损失约新台币300万元,属企业营运相对高风险的事项。理事长更进一步指出,许多型态的舞弊,都是你我日常生活上常见的,有兴趣的人,可以搜集有关资讯分析,大家都可以成为舞弊稽核的一员。

具丰富舞弊调查经验的安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部执业会计师朱家德表示,企业常见的採购舞弊类型为贿赂、送礼、回扣、拆单(分次採购)、泄漏标案资料、围标与绑标…等,企业需留意每个採购从供应商遴选、申购、交货、到付款的环节,隐藏着各种的红旗警讯。企业若在採购流程中,出现如供应商背景的公开资讯有限、出现关系人交易等,或者採购比重集中于单一厂商,採购内容有密集或重覆情形、价格偏低或过高、提早验收或验收结果异常等其他异常迹象,都是採购舞弊的红旗警讯,需特别注意。

#採购舞弊 #採购 #舞弊 #态样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