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去年发展地方愿景计画,促成不少学者、在地民眾组成三峡河愿景工作坊,由地方自行建立长期河川生态资料库,虽然专案计画已结束,但民间却自发延续,从去年10月持续志工培训,对三峡河展开生态观察,从中发现河川有近30种鸟类的身影,工作坊将持续培养在地观察员,为地方生态努力。
川流之岛流域学校执行长吴思儒表示,十河局去年的地方愿景专案,有不少在地的国小教师、鸟类观察家加入,讨论三峡河周边产业、河流、文化发展,由政府提供给民间经费,但去年底专案停止后,便由川流之岛流域学校开始募集资源,让在地民眾免费参加,并由野鸟协会成员、生态调查部专员、环教所研究生带领观察,使工作坊延续,保存先前生态资料库。
「三峡河开始整治后,特殊鸟类开始出现!」吴思儒表示,工作坊自去年开始观察,发现三峡河内有八哥、白头翁、红冠水鸡、红鸠等近30种鸟类,特别的是十河局开始整治河川后,原本溪流乾涸的状态改善不少,吸引到小鷿鷈等爱好湖泊环境的鸟类栖息。
「最终目的是提高在地民眾对三峡河的生态意识。」吴思儒说,三峡河过往都没有生态观测的纪录,在地民眾对河川保育的意识也不高,工作坊1月1次的生态监控虽上限20人参加,但训练精实,希望1年后能培养出在地生态志工,对鸟类自行监测,进而将生态意识扩散出去,完成「自己的河川自己顾」的目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