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运用无人机执勤,有人认为恐侵犯人民的隐私权,警政署对此显得较低调,交由各警察机关视勤务需求自行运用,没有全面成立无人机队的计画。对于法务部公告研拟《科技侦查法》,将无人机纳入规范,警方表示乐观其成,若能顺利立法将可让无人机有法源依据,避免争议。
刑事局早在2011年即请国内厂商开发自制无人机,并订购4台总价千万元的第一代无人机,但当时无人机技术尚不成熟,庞大笨重的机身必须靠手动控制转速、方向、高度、镜头等,资深刑警都说真的很难用,大家怕操作不慎坠机,出勤机会并不多。
后来大疆无人机问世,警方参加国际警用科技研讨会时,美国、英国警方都承认大疆的各项表现最优异,但碍于资安问题,我国警方无法採用,4台元老级无人机则在去年达报废年限、功成身退。
资深刑警说,以前国人没有隐私权的观念,就算未使用无人机,干员也能从高处或对面观察,有时为确认嫌犯的落脚处,甚至会翻墙潜入屋内,现在依法都不允许。
其他像是侦办单位常用来掌握嫌犯行踪、被法院判定妨害秘密罪的GPS,都是警方「只可做,不能说」,更不能拿来当作呈堂证据的公开秘密。
法务部去年曾就科技侦查法两度邀请警方开会徵询意见,警方认为,无人机可拍摄到围墙内等灰色地带,如今恐有侵犯隐私权之虞,所以依法明定「非隐私空间」、「隐私空间」范围,并将GPS、无人机等科技设备的调查程序纳入规定,反而是件好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